-
时间:
2021/03/11
-
来源:
多彩贵州网
多彩贵州网经济服务事业部专题报道组

“这个园区是企业和政府的一个桥梁,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。”贵州英航弹簧有限公司负责人谈到企业所在工业园区时,赞不绝口。而他口中的园区,就是位于贵阳市经开区小孟工业园的中小企业加速器园区,在这里,像英航弹簧这样的企业,还有64家……
2013年12月,贵阳市经开区与贵州工信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签订《贵阳经开区中小企业加速器项目投资协议书》,将小孟工业园区2号厂房交由该公司负责建设。工信机电投资2800万元,启动中小微企业创业发展助推平台建设。2015年,该公司投资3.7亿元,在小孟工业园区新建中小企业加速器。
“这也是圆了我们的愿望。”贵州工信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伍明毅介绍,企业成立于2010年,主要从事精密机械液压元件、高精密液压管接头及太阳能支架管的研发制造,创业初期,尽管都是装备制造行业的“老人”,在行业内打拼多年,但在自主创业的路上,还是经历了很多困难。
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地解、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地攻,贵州工信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在一帮“老装备制造人”的带领下,逐渐步入正轨,又恰逢贵州发展浪潮,几年时间,就发展成为贵阳市规模以上企业。回想创业的艰难,创始人黎明杰决定建立一个能为小微企业提供发展服务的平台,为小微企业解决创业“痛点”,帮助其少走弯路,快速成长。
2013年,小孟工业园区2号厂房启动建设后,工信机电就开始向小微企业进行招商,为入驻的小微企业提供厂房办公设施;同时还积极与政府部门、科研院校、金融机构以及不同行业的大型企业进行对接,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辅导、政策信息指导、创新支持、业务技能培训、管理咨询以及金融贷款担保等服务。
“企业内部日常事务繁琐,对于政府的很多政策信息和文件,根本没有时间研究。”英航弹簧负责人介绍,企业是最早入驻中小企业加速器园区的企业之一,在园区这几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园区提供的政策指导,这位负责人表示,园区管理方会将政府的政策进行收集整理,并进行解读,以最清晰和简洁的方式提供给企业,为企业进行政策指导,让企业省时省心。
而对于汇丰烟草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庄智敏来说,园区的服务不仅是省心,更是为企业发展解决了大难题。
庄智敏介绍,2016年,他的企业因原来的厂房拆迁,搬到了经开区中小企业加速器园区,刚进入园区,就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,他立即向银行申请300万元的贷款,但是因为缺少抵押,贷款迟迟批不下来,企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,庄智敏十分着急。
这时,作为园区运营企业的工信机电出面,为汇丰进行担保,在贵阳市经开区政府的帮助下,300万元贷款很快就批了下来,为庄智敏解决了燃眉之急。
“这几年,在园区运营企业和经开区政府的帮助下,我们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。”庄智敏介绍,入驻中小企业加速器园区短短几年,企业产值已经由百万级跃升为千万级,“我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。”

整合企业资源保障抗疫物资生产
2020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来袭,贵州省内口罩、医用护目镜、防护服等防疫和抗疫物资紧缺,为解决这一难题,只能依靠自主研发和生产。
“当时贵州省内并没有专业生产医用护目镜的企业。”伍明毅介绍,医用护目镜的生产,贵州几乎处于空白状态。所以,从制定标准开始,到产品设计、模具和零件制造、产品检测,再到最后的产品组装,只有依靠省内多家装备制造企业的相互协调和配合,才能形成完整的生产能力。
工信机电作为贵州省装备制造协会的秘书长单位,主动承担了协调企业转产防疫物资的重任。通过黎明杰的积极协调,在省工信厅的帮助下,贵州省标准化院组织、工信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和单位参与,制定了医用护目镜产品标准;航越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数模建立和优化设计;贵州大学牵头进行产品设计;模具、零件制造和生产由贵州海跃模具有限公司、贵州华阳电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完成;贵州维隆塑胶有限公司进行产品生产;防雾、镀膜等加工工艺又由其他企业协作完成……
“贵州的护目镜,是贵州多家企业相互协作,各自发挥优势生产出来的。”说起当时的情况,伍明毅仍然很兴奋。
医用护目镜生产能力上来了,工信机电又积极响应政府号召,筹建护目镜的备用生产线。如果生产企业日生产能力达不到3000套,工信机电将承担部分生产任务。
“这条生产线至今都没有开启过。”尽管有些“白费力”,但伍明毅仍十分自豪,因为,这意味着,贵州医用护目镜生产能力一直充足。
协调省内企业研发生产抗疫物资的同时,工信机电依旧记挂这经开区中小企业加速器园区的入驻企业。
考虑到园区大多数企业规模小,抗风险能力弱,工信机电为入驻企业减免部分租金,并在疫情得到控制后,为入驻企业免费提供消毒液、酒精等防疫物资,帮助他们尽快复工复产。
“这让我们体会到了园区的服务精神,给予了我们发展的信心。”英航弹簧有限公司负责人说。

将利用“互联网+”提供更好服务
2013年,贵阳市经开区中小微企业创业发展助推平台开始建设;
2015年,贵阳市经开区中小企业加速器园区启动建设;
2018年,贵阳市经开区中小企业加速器园区获得“贵阳市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”称号;
2020年,贵阳市经开区中小企业加速器园区被列为贵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;
2021年,……
“目前,2号厂房和园区已共计建成35000多平方米,吸引了65家企业入驻。”伍明毅介绍,园区规划面积120000平方米,目前完成率30%左右,预计到2022年底可全面建成投入使用,届时将有100余家企业入驻,成为贵州中小企业孵化基地之一。
伍明毅表示,未来,经开区中小企业加速器园区将打造“互联网+”平台,通过互联网手段,利用大数据,搭建线上服务平台,吸引更多的企业“云入驻”。
“未来,会有更多的企业在我们的平台实现线上沟通,共享资源,实现企业聚集,服务共享。”伍明毅说。
相关推荐
-
文件[017854352]中模块[down]的模板内容为空!